看《长安的荔枝》,解密生鲜供应链

小编一口气看完了《长安的荔枝》电视剧,全剧有两个特别吸引我的主线,第一条是剧中对人性的复杂刻画得非常深刻,在安史之乱前期的时代大背景下,繁华的外表下,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每个人都活的很艰难,而且小心翼翼,所以每个人的行为举措都是多面的,坚强耿直的李善德,忍辱负重的郑平安,凶残无度的何有光,趋炎附势的赵辛明,奸诈贪婪的鱼朝恩,独断傲慢的杨国忠,忠贞不二的阿荔和狗儿……

看《长安的荔枝》,解密生鲜供应链

在那个时代下,无论忠奸善恶、官职大小,都是在生死线上拼命挣扎的悲剧角色,一句话、一件事都可能遭受杀身之祸,哪里有什么赢家?全剧看完,我感受更多的是对每个角色的同情,而不想单纯的去评判谁好谁坏。

第二条线便是贯穿始终的荔枝转运项目,活生生的演绎了一条生鲜供应链的全景图。下面,小编试着从供应链的视角把这个故事重讲一遍,走起!

01 故事的开始:从贵妃的生辰产生的需求

六月初一是贵妃生辰,圣上为了博贵妃一笑,安排右相从岭南(今广东)运送新鲜的荔枝回长安(今西安)作为贺礼,右相为了博得圣上欢心,想也没想便接下了任务。

岭南距离长安5447里,即便用最快的马,也要十几天,而荔枝是典型的生鲜品种,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以当时的存储条件,想要将新鲜荔枝运回长安,无异于天方夜谭,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接了就是死差。各部门为了自保,纷纷逃避,最终,推无可推的上林署接下了任务,老奸巨猾的刘署令设计将任务安排给了老实木讷、不谙人情世故的九品小吏李善德,一个关于荔枝的生鲜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在这个转运荔枝的供应链项目中,共涉及三方:需求方、供给方和履约方。圣上和贵妃是需求方,岭南的荔枝园是供给方,而倒霉的李善德则负责中间的全部履约过程,包含采购、存储、运输、保鲜等。

▲荔枝转运的需求与供给

李善德在一众同事的曲意迎合中,原以为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特别关照,接到的是采买荔枝煎(荔枝干)的好差事,一度欢喜感恩。后来才发现是同仁要自己背锅去采买新鲜荔枝,但字已签、押已画,后悔已晚。他于二月初三接到此任务,留给他的时间不到四个月。绝望的他该如何应对这场供应链危机呢?

为了求得和女儿团聚的生机,李善德在和朋友告别后,毅然踏上了去往岭南的征程。在这里,他将度过一段为期3个月的和死神赛跑的忐忑时光,在3个月里,他将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会受到岭南刺史何有光和掌书赵辛明这两位官场老油条的搪塞和阻碍,也将获得了苏谅、阿瞳、蓝哥、闫雅庄等一众好友的全力支持……

02 李大使的转运策略:解决供应链中的三流问题

在这个烫手的任务里,李善德需要充分调研并解决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这三大流向的问题,才能获得转运成功的希望。于是,他的自救策略从此展开…...

首先是物流。起点是岭南荔枝园,终点是长安,如果要荔枝保鲜,必须要使物流运输时间最短。李善德想到两个策略,其一是寻找最短运输路线,从岭南到长安相距5000多公里,李善德共设计了4条可选路线。为了同时兼顾运输时效和荔枝的质量,最终选择了“陆路为主+局部水路辅助”的方案;其二是提升运输时效,途中要经过153处驿站,驿卒在每站换人换马,24小时昼夜接力奔驰,可保证日行500里。李善德经过严密的测算,如果一切顺利,可11天到达长安。

▲荔枝转运的计划路线和实际路线(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缩短运输时间,还需要尽可能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一次次希望和失望的尝试后,坚韧的李善德发明了3种方法,终于将荔枝的保险期从3天延迟到了11天:

(1)分枝植瓮法 :荔枝连枝一起采摘,将其枝条插入瓮中,利用枝条的维管束为荔枝提供“输血”,可延长保鲜时间至5-6天。

(2)盐水处理 :当枝条枯萎后,将荔枝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起到杀菌和保护作用。

(3)双层瓮冰镇 :使用双层瓮,外层瓮注入冷水和冰,每半日更换一次以维持低温。内层瓮用箬叶包裹荔枝,隔绝空气污染。这种方法利用冰块融化时的相变吸热,可降低了荔枝的呼吸强度,进一步延长保鲜时间。(后来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苏谅遭人陷害后拒绝提供双层瓮,李善德又发明了竹筒密封法来代替双层瓮,将荔枝放入带节的竹筒中,用湿草纸补充水分并用蜂蜡混合湿泥密封筒口,也起到了同样的保险效果)。

其次是信息流。荔枝转运项目涉及的人数众多,信息传递非常重要,从需求的层层下达、荔枝转运实验的尝试、荔枝在运输过程中的沿途安排,以及转运方案的汇报,无不需要充分的信息传递,这里面涉及到兵部、吏部、礼部、上林署、全国各地驿站、运河、岭南的荔枝园、刺史府、商会等多个组织团队,异常繁琐。在那个没有手机和信息系统的时代,信息传递全靠人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信息偏差,从而导致项目功亏一篑。

▲荔枝转运的信息流

李善德在岭南实验成功后,需要得到通关文书和各部门兵马钱粮的支持,才有可能真正将荔枝运回长安。于是他马不停蹄的回到长安,希望用手中的方案去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但作为一名人微言轻的转运使,他又怎么能指挥得动那些在腐败的官场上蝇营狗苟的老油条呢?根本没人在乎他的死活,一再碰壁的他遭到更多的是推诿和冷眼,连自己同窗三载的同学都虚与委蛇,假意寒暄,令人心寒不已。

终于在李善德最落寞绝望的时候,想要从中分一大杯羹的鱼常侍对他抛出了橄榄枝,给了他一条最有用的信息:“右相车驾卯时过招福寺”。走投无路的他,冒死在宫门外拦下了右相的马车,并通过自己几分钟的临场汇报和完美的方案呈现,赢得了右相的认可和支持,获得可抵万张通关文书的令牌。

令牌就是最好的信息通道。从此刻起,信息传递变得通畅起来,项目推进异常顺利,李善德的人生也变得美好起来,那些冷眼和嘲讽骤然间全都变成了阿谀奉承,令人反感……

最后是资金流。如此自上而下的重要项目,按照李善德和苏谅的原本筹划,一旦转运实验成功,将是一笔收益巨大且可年年持续的生意。这笔生意的资金流应该是朝廷从国库出资,李善德作为经办人负责各项费用的预算和出资,荔枝园、胡商和沿途商贩各自参与其中获得相应的利润。

▲荔枝转运筹备的资金流

正因为有如此大的商机诱惑,加上李善德的口头承诺,苏谅才愿意押上全部身家,甚至卖了自己的商船为李善德筹集费用,完成了转运实验,并让他平安的回到长安去汇报和寻求资源。

可是这么大的获利空间,怎么能够逃过精明的右相和鱼常侍的眼睛呢?于是,原本非常良性的资金流,经过鱼常侍一通搅和,彻底变了味,最终成了朝廷各署、岭南官府和老百姓一起买单,转运事宜和沿途开销皆由官方接手,苏谅等胡商彻底出局,阿瞳的荔枝园也损失惨重,横征暴敛来的巨额财富确实顺利的完成了荔枝转运的任务,但大部分利润却最终进了右相和各级官员的私人口袋,丝毫不顾百姓死活。朝廷命官如此腐败,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荔枝转运实际的资金流

03 转运成功的护航:各部门的供应链协同

荔枝转运项目涉及范围广、时间紧、人数多,即便李善德拿到了右相的令牌,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各部门一起努力,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作为项目经理的他在动身前,组织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召开了项目启动会,一起研讨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因为有了右相的令牌支持,各部门也不敢怠慢,一起群策群力,出现了全剧中最和谐的一幕,那些之前指手画脚、相互推诿的官员们,一个个的变得异常能干和积极起来,恍如开唐盛世。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不仅得到了各部门负责人的支持,还制定了详细的执行计划和分工安排,兵马钱粮一应准备到位。也是因为各部门的协同作战,才得以保证最终荔枝在计划时间内送达长安:

▲荔枝转运中的供应链协同

在转运过程中,各部门分工如下:

驿站:按30里间距设立,负责荔枝运输、文书传递、马匹、车辆和人力的中途休息和调度。

驾部:负责调配骑使,和沿途水路驿站的联络。

典厩署:负责全国各牧监,在全国各驿站就近调配马匹。

户部:负责协调各地方官府,调配徭役跟白直。

太府寺:负责钱粮补给、马具装备。

上林署:负责运送冰块。

04 需求的层层加码:牛鞭效应带来的血案

生鲜类商品的特点是运输时间越长,损耗越大,所以在采摘时,一定要多准备一些,方能抵消沿途损耗。但在执行过程中,各级部门为了自身利益,难免层层加码,这便产生了荔枝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右相原本希望运送30丛,层层传到鱼常侍这里,直接增加到了200丛,并亲自督促官兵到荔枝园进行砍伐,几乎所有的荔枝树都被砍伐殆尽,这对阿瞳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但对于恶童出身的鱼常侍来说,完成任务赢得右相信任最重要,哪里管果农们的死活?

于是,果农和官兵们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很多人血洒当场,场面直接失控。即便李善德赶到现场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头上顶着一样的任务,如果继续阻拦,自己就成了妨碍公务罪。最终,他屈服于鱼常侍,选择了默许,也让曾经最好的朋友阿瞳对他彻底失望了……

05 正义的结局:供应链计划与执行的偏差

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解决了,200丛荔枝连枝砍下,荔枝园毁于一旦,摘下的荔枝按照计划从岭南出发,水陆联运,快马加鞭,急行5000里,耗时11天,终于在六月初一前抵达长安,送到右相面前。一切都准备妥当,只等贵妃生辰宴会开始……

在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后,李善德身心俱疲,因为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他自己所预料的,纵使他算力功底再好,终究算不过人心险恶和权力博弈。原本计划一颗荔枝耗资17贯已经是天文数字(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人民币),但最终复盘时,发现每颗荔枝的成本仅高达100贯,和计划偏差巨大,这是10个普通百姓家庭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钱都去哪了,不言而喻。

举天下之力,奉一人之私,倾贱民之血,养权贵之欲,何其荒唐?在筹划项目的过程中,李善德见到了转运过程中所有的生灵涂炭,如此声势浩大却只为博得贵妃一笑和满足当朝权贵们的贪婪,自己也在此间失去了良心,失去了朋友。

在看清现状之后,他良心未泯,决定不再隐忍,借机向右相发起了抨击,并略失计谋,让荔枝恰巧在贵妃生辰宴上变色变味,沦为了全场的笑话,鱼常侍因此被赐死,右相也因为勾结谋反的何有光而被左相弹劾,证据确凿遭受处罚……

正义终于战胜了奸佞,大快人心。李善德因为顶撞右相,带着女儿逃往岭南,和阿瞳一起过起了远离纷争的世外生活,也因此逃过了后面的安史之乱,可谓因祸得福……

06 结语

故事终究是故事,导演赋予了其美好的结局。历史上还有无数个像李善德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他们或许不像李善德那样幸运,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并不伟大,但足够坚强,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想尽所有的办法,却没有想过放弃。

最欣赏李善德在近乎绝望时说出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