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界网消息,7月16日,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其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91万TEU,同比增长3.7%,能否保持欧洲最大集装箱港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鹿特丹港在拥堵危机中的数据。与此同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指出,持续的拥堵使码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北欧各地都感受了这一挑战。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的总吞吐量为1.372亿吨,同比下降4.3%。
2025年上半年,液体散装货吞吐量下降了17.1%,至3830万吨,主要是由于燃料、石脑油和LNG大幅下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欧盟制裁和市场产能过剩是关键因素。只有LPG和煤油显示出增长。在生物燃料的推动下,化工产品吞吐量增长了8.9%。
与此同时,由于煤炭和建筑材料货运量下降,干散货吞吐量下降了11%。相比之下,化肥进口量急剧增加。这些相反的趋势与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有关,因为俄罗斯煤炭的进口被完全禁止,而计划对俄罗斯化肥征收的额外进口关税正促使出口商增加出货量。
安特卫普-布鲁日港表示,“集装箱运输保持良好,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按重量计算增长3.6%(至7700万吨),按TEU计算增长3.7%(691万TEU)。然而,持续的拥堵使码头承受巨大压力;整个西北欧都感受到了挑战。”
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指出,“造成当前拥堵的因素有几个。由于疫情造成的中断,集装箱船抵达仍不正常,而绕好望角避开红海的航线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最近班轮联盟的重组暂时导致了船舶挂靠和高货运量。糟糕的准班率使码头规划变得复杂:集装箱在堆场停留的时间更长,船舶的装载量越来越大。因此,与通常的5天相比,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到了7-8天。过度拥挤的码头需要额外的集装箱运输,给人员和设备带来了额外的压力。除此之外,全国工会的罢工行动进一步增加了运营压力。”
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强调,“虽然目前港口拥堵和相关的船舶等待时间仍然相对有限,但陆侧对码头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处理集装箱。安特卫普额外集装箱容量(ECA)项目将通过建造新码头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空间来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货运量上升,汽车出口面临压力
2025年上半年,与美国的货运量增长了17.2%,达到1640万吨。这表明了美国是安特卫普港-布鲁日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安特卫普港-布鲁日港仍然是欧洲对美国最大的出口港口。
从美国的进口量增长了13.1%,达到970万吨,集装箱和液体散货的进口量都有所增加,包括液化天然气和其他能源气体。对美国的出口增长23.5%,达到670万吨,主要受燃料和干散货的推动。
与此同时,自5月以来,对美国汽车出口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新乘用车和货车(76089辆)出口减少15.9%,卡车和重型汽车(11751辆)出口下降31.5%。这反映了美国进口关税的影响。
安特卫普-布鲁日港与鹿特丹的竞争
多年来,安特卫普一直在逐步攀升欧洲港口的排名,在2008年取代汉堡成为第二大港口,今年第一季度,安特卫普-布鲁日港以344万TEU的吞吐量超过鹿特丹第一季度的330万TEU,最终成为欧洲最大集装箱港。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安特卫普和布鲁日港口的合并,这意味着安特卫普和泽布吕赫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从2023年开始合并,并推动比利时港口成为欧洲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二季度安特卫普-布鲁日能否继续保持这一头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鹿特丹港在拥堵危机中的数据(鹿特丹港尚未发布二季度数据),但初步数据表明安特卫普在今年上半年失去了市场份额。
地中海航运(MSC)调整亚欧航线
与此同时,Alphaliner表示,“由于北欧主要枢纽港口安特卫普的拥堵促使MSC对其独立的远东-北欧航线进行了一些调整。”
“远东-北欧Swan航线本月早些时候取消了东向挂靠安特卫普,现在改为挂靠费利克斯托。”
除了与Premier Alliance合作的Swan航线外,MSC还将在其独立的亚洲-北欧Britannia航线上东向段放弃挂靠安特卫普,并新增南沙港(替代宁波)与科伦坡港(替代蒙德拉)。
简言之,MSC用费利克斯托取代安特卫普,主要是北欧港口系统性拥堵触发的应急响应。与此同时,这也表明MSC准备在北欧采用双枢纽运营策略来对冲风险。若安特卫普港口持续拥堵,货量向费利克斯托、汉堡等分流趋势或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