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是物流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仓库是企业存储和保管物料的重要场所,库房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如何改进与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对物流企业保证物流服务水平、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常见问题解析
(一)仓库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中小型物流企业目前对仓库管理大多只有较粗略的规定。没有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随意性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仓储计划性不强
准确编制仓储计划是确保仓库利用率和加快仓库周转的重要条件。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没有出入库计划,保管养护计划。
2.库存管理不到位.无法保证货物的先进先出
(1)货位管理:中小型物流企业大多没有对货物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仓库货位没有明显分区。常属于“见缝插针”型的储存模式。仓库类似简单的堆场,管理比较混乱。有的分拣区与存储区混杂,拣货时货物随意堆放在仓库的分拣区里,出货时仓管员不容易找到货物。
特别是在每年货运高峰期,由于货物种类多且货物量大,仓库货物之间通道狭窄,叉车作业不方便,很难快速完成分拣,存在找不着货物的情况或者找货时间较长的现象,影响了货物的先进先出以及发货的及时性,进而加大了货物滞压和过期的风险,降低了客户满意度。
(2)货物的堆码管理: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客户为了节约费用,租用的仓库面积过少。导致货物摆放拥挤。甚至堵塞了主副通道,货物堆码过高,稳定性降低,货损增加,有时为了缩短取货时间。影响了货物的先进先出。
3.仓库内卫生较差
仓库地面灰尘多,货物表面积尘较多,货物的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仓库地面大多是水泥铺的,每天都有高效的作业,所以地面易起尘土。导致库内灰尘飞舞。二是由于仓库工作人员打扫卫生不及时,积尘过多过久。
(二)仓库管理工作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调研中发现中小型物流企业虽然在不断地优化其仓库管理工作流程,但存在问题的仍然不少。如某小型物流企业以前出入库流程主要是仓管员依据自己的经验手工完成,2006年该企业上了仓储管理系统.流程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且出入库时由仓管员、装卸工、司机三方点货,大大降低了收发货的差错率。但流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根据客户的要求作进一步优化。
如企业规定应审核入库后才能做出库,先打单。再发货。但有时客户的货较多,卸货所需的时间较长,导致入出库等待时间长、司机抱怨多。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缩短客户提货的等待时间,有时没有按企业的规定来做,而是根据客户的提货单先发货。
再做出库单,增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客户的需求在变,对企业服务水平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乃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对仓库管理工作流程作进一步优化,显得尤其必要。
(三)物流信息化程度亟待加强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订单电子化水平明显不高,许多工作尚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记录不明;企业各网点之间,各产品条码等业务之间信息共享度较低,信息采集效率不高;入库、出库、储存、配送、分拣等作业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订单录入准确率和出库商品准确率。
降低了单据传输的及时率以及整个作业的效率;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目前还没有实现与客户的信息无缝对接,企业和业务员与客户之间沟通效率效果欠佳。
(四)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中小型物流企业尤甚,特别是基层员工素质需要提高。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不足,文化修养偏低,熟悉国际贸易的员工屈指可数;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员工较少启B分员工是半路出家,对仓库管理缺乏理论知识的引导。主要靠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责任心有待加强,对企业忠诚度有待巩固。
(五)绩效考评不够合理一是绩效考评指标设定欠合理。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往往是以本企业的大指标作为绩效考评指标设定的主要参考依据。将部门、工种、岗位职责范围内的指标设定作为一些附加考评指标,导致绩效考评的重点发生位移偏差。特别有些小型物流企业的仓管员的绩效考评指标主要是以工作量为基础,没有与工作质量直接挂钩,存在明显的不合理。